小班教研专题: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升教师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小班教研专题: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升教师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执笔:薛素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蒙台梭利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曾作精辟论述:“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观察是教师获得幼儿游戏中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游戏中观察能力涉及下列方面:包括明确观察目标、选择观察角度、判断幼儿活动行为、恰当的记录方式、有效的观察策略等。通过观察,真正了解幼儿的自身特点,了解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幼儿行为、心理实施指导,同时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自主性游戏是孩子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因而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集体教育中的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当引导点拨的隐形地位。教师的指导策略则是通过投放材料、观察了解孩子、恰当指导、适当评价等环节来实现教育目标。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师按照幼儿发展目标和幼儿兴趣为依据,为幼儿积极创设一个多样化、多功能、多色彩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区域和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材料、同伴等进行充分的互动,从而发展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活动形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1.明确观察的意义,增强教师的观察意识,调整观察的角度,在利用已知观察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并选择更适宜的观察方法,记录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获得幼儿学习与发展真实信息的场景或情境。
2.熟悉各领域及其目标,建构幼儿完整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形象,及时反思、调整教育行为,更好地支持、促进儿童在游戏中的个性及其能力的发展,支持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在尊重理解幼儿行为态度的基础上,最大化提升游戏中幼儿学习发展的长远效应。
4.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有观察、指导、创设、组织、设计活动的技巧,通过创造——学习——再创造,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5.通过了解和评价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归纳、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整合的教育观。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为:巴城红杨幼儿园小班幼儿及老师。
(二)研究方法:
1.个案法。通过观察个案,收集幼儿在真实游戏场景中的表现,以多元化观察记录的形式回顾、分析、反思、归类,并提出研究假设。
2.行动研究法。采用教育实践方法,了解幼儿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能够做什么之间的距离,及时计划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
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研究过程中案例的前后纵向对比,能得出较为明显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明确观察目的,进行全面观察
观察一直被认为是评价了解幼儿学习需求的主要工具,因为它着重于幼儿每日自然发生的事情的表现。利用观察手段去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为孩子的成长铺筑一条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能力发展、个体发展、经验获得的教育通道。一般的“看”和目的明确的观察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而只是笼统、简单、流于形式地进行观察,那么教师的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
首先在观察前确定、明确观察的目标目的,教师只有带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游戏的不同时期,教师的观察目标也各有不同。例如:在我们“美味餐厅”的创设的初期,我们的观察目标主要是幼儿对“餐厅”游戏的兴趣性和投入性,关注孩子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我们的观察目标逐渐从幼儿的兴趣转为幼儿在游戏中和材料的互动、幼儿的语言交往、幼儿替代物的使用情况等等。教师每次定位的观察目标不宜过大、过多,或者超过幼儿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会观察,精于观察就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动态和动向,如:幼儿想玩什么?需要什么?个别幼儿的表现如何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指导或随机引导,进行教育和培养,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克服困难,使幼儿提出的游戏内容不断发展,情节不断丰富,主题引向深入。同时,也能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指点,切切实实地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教育。比如在游戏中能较快地传播信息和知识,这是游戏的一个特定环境,如果教师善于观察指导,就很容易使一个幼儿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带给全班孩子,潜移默化,让幼儿正确反映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二)选择观察角度,进行重点观察
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就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信息的价值对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取的信息价值是不同的。选择适当的观察角度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观察角度,教师观察幼儿区域活动的目的性提高了。所以,教师在观察前首先应根据游戏开展的程度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适宜的观察角度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提高观察的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1)幼儿制定游戏计划的情况。
游戏前,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制定计划,当然这个计划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所以应该是不相同的。如小班可以让幼儿根据活动区前面的花瓣确定本活动区域的人数;让幼儿在活动区旁边放入自己的照片,便于幼儿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这样有助于在进区前清楚自己想要做的和一定要做的事,也便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进区情况有所了解,做好自己的观察计划。
(2)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
主要包括:一是主题的确定。即观察幼儿的活动有没有主题,主题是否易受他人影响,幼儿是否自定主题进行活动,能否与同伴互相商量主题、共同活动。二是投放的材料能否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即观察幼儿活动区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便于教师了解和调整活动材料,幼儿对材料的喜欢程度、选择、使用情况,都可以使教师了解材料的适宜性。三是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个性表现。个性品质主要包括独立自主性、探索性、坚持性及执行常规的情况等。活动区宽松、自主的氛围,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全面、真实地展示,对此进行观察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征,了解孩子的不同个性。
(3)多维度的观察切入点,细化观察内容
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是教师组织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在游戏中是自主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独立地玩,还是模仿别人、跟着别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语言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怎样?角色意识、角色之间的关系、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等等,都是教师所必须观察的。只有不断地寻找孩子在游戏中的反应和需要,才会有周密的计划,细致的准备,灵活而又切实际的指导方法。游戏中,站在幼儿的背后耐心地观察,真正从观察中去获取获得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提供之间的互动信息。
a.观察区角游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
观察活动时间是否恰当安排,一般活动要半小时以上。观察活动空间是否美观,合理利用隔断进行隔离,满足幼儿活动的空间,既不影响旁边的幼儿,又能自己专注于活动。例,适用于地面的活动就应设置在地面上,适用于墙面的就应设置在墙面上,该悬挂的就应悬挂在天花板上,交叉有序、合理美观。
b.观察区角游戏中内容的设置。
观察活动内容设置是否体现课程经验的平衡,体现内容的科学性。例,活动中大多都以美工区的形式呈现,那么就可以适当增加音乐区、探索区等内容。同时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季节特点、主题内容等进行设置。
C.观察区角游戏材料的提供。
观察活动中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材料的适宜性;是否体现了它的多功能性、层次性、挑战性、情趣性等。总之,材料的提供要与教育目标相结合;要与活动区特点、主题内容相结合;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相结合;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结合。
d.观察区角游戏中的幼儿的反应。
观察活动中的幼儿是否能专注于某个活动;是否对所投放的材料感兴趣;是否能与同伴合作游戏;是否能自己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与困难等。总之,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的投入程度、互动机会、面临的挑战与幼儿的学习习惯。
e.观察活动目标的达成度。
依据活动目标来观察它的达成度,教师心中要有目标,及时进行对照、比较。当没有达到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材料或内容等、点拨和推进幼儿的发展。
f.观察幼儿游戏常规的遵守
在游戏中,是否能在成人提醒下遵守游戏的规则;幼儿是否能自觉遵守游戏的规则,爱护玩具;幼儿是否能行为有序,及时收放材料,做到物归原处
(三)观察过程的持续性,判断孩子的游戏行为
在游戏中,不能单单靠一次观察,教师就能对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幼儿生成问题的主要场所,如果当教师看到预期目标达到时,观察活动也就停止了。那么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强调要求教师注重观察的过程性和连续性,将单次观察和连续观察相结合,使观察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从而确保记录的是孩子的典型行为,获得幼儿游戏行为的准确信息。
1.持续的游戏过程观察,注重游戏过程
值得重视的是,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时,教师往往看重结果,而忽视了孩子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游戏应该是孩子通过活动,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这个过程应该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主动进行游戏、学习的过程。
有的教师观察到孩子某方面的能力、语言欠缺了,或者孩子的行为影响到游戏开展了,就急不可待的去指导、督促孩子,希望孩子能跟着老师预设的“轨迹”发展。这样教师就抑制了幼儿自我学习的机会。
教师在幼儿游戏观察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幼儿游戏过程,学会等待。例如:我们班的餐厅刚开展不久,就发现没有客人光顾的问题了,老师观察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直接介入,继续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一天,一位服务员在饭店门口散传单,喊口号。真是一个好创意。其他幼儿看见了也模仿起了这位“服务员”,这就是幼儿通过游戏主动学习、模仿的过程。如果当初教师没有注重游戏的过程,直接介入强行“邀请”其他幼儿去干洗店,那么就会失去如此好的一个创意,也让幼儿失去了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所以教师在观察中,应注重过程而轻结果。
2.注重递进性要求的观察,提升幼儿的多项能力
在对个别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观察时,教师往往会对幼儿不同时期的能力发展提出不同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断深入,层层递近。例如:我们班的延延是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她在玩娃娃家时,教师观察到她已经能很好的遵守娃娃家的游戏规则了。那么第二次观察时,教师就应将注意力放在该幼儿游戏时的语言交往或者合作能力上。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对幼儿替代物的使用、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进行观察,层层递近,让观察具有连续性。
(四)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是为了更好的评价、提升幼儿能力,帮助教师实施引导教育,所以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一定要记录有用的信息,并不能笼统、随意的进行记录。
1.观察记录的内容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应该是有目的的、针对性的。有的教师记录幼儿的游戏如:“**幼儿今天在娃娃医院玩的很开心,一直持续到游戏结束。”这样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反映不出游戏中的问题和策略。应该根据观察的目标选择性的进行记录,如需观察幼儿语言交往情况,就应把幼儿在游戏中的对话以及不同幼儿的反映、动作记录下来,方便教师收集有用的信息。
2.观察记录的方式
教师要善于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相对应的策略。根据教师在开展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对自己在科学的观察方法、适宜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的具体策略方面有所思考,从而提高教师观察的有效性。《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记录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方便进行。
(五)建立以自主性游戏为平台的幼儿观察记录的研究团队,有效开展研究。
我园教研组根据上述的思考,确立研究专题进行多种方式的研讨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反思,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实践反思:所谓实践反思,就是教师记观察记录,然后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与研究团队中的教师一起分享,分享好的经验,发现问题。
3.理论学习:根据发现的问题,通过学习理论解决问题
研究团队决定选择以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为切入点,进行观察记录的研究。大家认为,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难以实现《纲要》提出的“因材施教”的的目标,因为在进行集体教学时,教师往往预设的是统一的目标,使用的是统一的教学策略,难以照顾到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千差万别。因此,教师需要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外,寻找能够达到“因材施教”这一目的途径。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环境,而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个别化的指导孩子。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就是这样一个途径。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8.9-2018.10)
(1)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有关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2.实施阶段(2018.10-2018.12)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相关研究。
(2)组织课题组相关成员进行区域活动的指导观摩活动,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并商讨改进方法;探讨、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域指导方式。
(3)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探索创设生活化的空间环境、问题情景、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积极地投入自主性游戏之中。
(4)边实践、边思索,通过观察法、谈话法、照片等方法获取幼儿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资料,以了解和评价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归纳有效的在游戏区域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措施。
3.总结阶段(2018.12-2019.1)
(1)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课题的实验报告。